高适和李白的关系,高适和李白有什么关系?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李白和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李白和高适在年轻时曾是好友,一同游历各地,留下了许多诗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友情逐渐破裂,最终变成了敌对关系。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

李白和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据历史记载,李白和高适在年轻时曾是好友,一同游历各地,留下了许多诗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友情逐渐破裂,最终变成了敌对关系。

李白与高适相识,缘于杜甫的引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而高适正寓居于此,于是杜甫邀他一起同行。他们曾同登禹王台,煮酒论文,谈古论今,登临凭吊,狂歌痛饮。此次同游,让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而高适四十一岁。然而世事弄人,分别十余年后,高适与李白这对曾经的朋友,却成了势同水火、针锋相对的敌对双方。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乱南下,隐居于庐山。这一年李白55岁。次年(756年)十二月,永王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路过庐山时盛邀李白入幕。李白一直沉浸于报国无门的痛苦中,不仅欣然前往,而且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写道: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李白天真的以为,只要永王出征,一定能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满脑子想着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与永王一起建功立业。但事与愿违,李璘的目的不是北上平叛,而是企图拥兵自立,与自己的皇兄唐肃宗李亨分庭抗礼。

此时,戍边三年的高适终于得到了重用和赏识,走向了人生的辉煌。755年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这一年,高适52岁。

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提拔为谏议大夫。十二月,唐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瞋与江东节度使韦陟一起讨伐永王李璘。757年2月,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之罪被关押在浔阳郡(今江西九江)的大狱里,静候发落,恐怕难逃一死。尽管李白很是为自己的糊涂作为而懊悔,但是木已成舟、追悔莫及。当得知高适正是平叛的主帅之一时,李白满怀希望地写诗向他求救。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高适和李白有什么关系?

但是李白的求救信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李白的夫人宗氏去高适府里拜访,高适闭门不见。所幸的是,宗氏四处奔波求救,江南宣慰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安西军副元帅的郭子仪等竭力相救,终于李白被从轻发落,流放夜郎。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在李白落难求救之际,昔日的好友高适为何置若罔闻、袖手旁观?难道高适真是见利忘义、见死不救的无情无义之人?

其实,高适对于李白下狱的沉默,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因素。尽管李白经历过几年的宫廷生活,但他的官场经验却十分苍白,zz敏锐度更是欠缺。当高适奉命以统帅之名讨伐永王李璘时,李白实质上就是他的对手和敌人。高适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不能为李白说情,他不敢也更不能因私情搭救李白于水火之中,这是当时的社会zz环境所决定的。

李白是名人,又涉嫌敏感的“谋反”罪名,如何处置将最终取决于唐肃宗的态度。而君王往往是喜怒无常,谁又能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因此,作为地方长官的高适终究没有为李白张口求情,避免引火烧身。

高适半生郁郁不得志,50多岁才得到朝廷的提拔和重用,可谓大器晚成。他肩负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一旦和有谋反罪名的李白扯上关系,很可能在波谲云诡、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中折戟沉沙,他的家族将会再无出头之日。因此,保持沉默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很可能没救成李白,连自己也搭了进去。

基于高适对李白的求救漠然置之,让高适饱受后世的诟病。不过,晚年的高适转任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于是,他成为有唐一代仅有的因军功而封侯的诗人。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了,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探秘猎奇网 »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高适和李白有什么关系?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