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手工业历史回顾——毛纺织业的地理环境、工艺和分布,英国手工业历史回顾————毛纺织业的地理环境、技术与布局
简介西欧的主要手工业是毛纺织业。起初,意大利和佛兰德斯的毛纺织技术在欧洲相对发达,而英国则是后来者,成为欧洲毛纺织工业的中心。 15、16世纪,毛纺织业在英国发展成为“民族工业”,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基础产业。
毛纺织业发展的地理环境。英国毛纺织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与英国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英国位于北纬50至59度之间,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森林气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不列颠群岛的气候非常稳定,全年温差较小。这里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牧草生长,非常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大不列颠岛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同。如果从蒂斯河口到艾克斯河口画一条直线,大不列颠岛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东南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适宜农牧业发展;属于混合农业区;另一部分是西北地区以山地裂谷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属牧区。
图|科茨沃尔德的鸟瞰图
都铎王朝时期,农牧区的养羊业得到很大发展,中国生产的羊毛可以满足国内毛纺织业发展的需要。但不同地方所产的羊毛质量是不同的。 16世纪,威尔士的马谢尔地区出产最高质量的羊毛,其次是科茨沃尔德,林肯郡和伯克郡的羊毛质量中等,苏塞克斯等地区的羊毛质量较差。
在被罗马人统治之前,羊毛织物的质量与羊的品种密切相关。只有优质的羊毛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呢绒面料。英国人饲养的小羊质量较差,羊毛质量也较差。罗马人征服英国后,引进了新品种的绵羊。据介绍,这种羊体形高大,羊毛细长,羊毛品质好。用这种羊毛织成的毛织物质量大大提高。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种由古罗马人引进的新品种绵羊可能就是今天英国细毛羊的前身。
到了都铎王朝,英国人十分注重改良绵羊品种,以提高羊毛品质。当时英国的羊品种大致可分为三种:山羊、长毛羊和短毛羊。类型,其中长毛羊产毛量最高,平均每只羊产毛2-3斤。这种羊主要分布在英格兰的平原和沼泽地。
图片|英国日落自然风光
毛纺羊毛生产流程14世纪以后,将羊毛织成羊毛制品需要一系列流程。主要工序为:分级、梳理、纺纱、织造、修剪、染色等,英国呢绒面料大致可分为粗纺面料和精纺面料。英国学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如下:(1)原材料不同。粗纺羊毛是由短纤维羊毛编织而成,而精纺羊毛是由长纤维羊毛编织而成。 (2)梳理方法不同。粗纺呢绒中使用的羊毛是粗梳的,而精纺呢绒中使用的羊毛是精梳的。 (3)纺纱方法不同。粗纺呢绒所用的羊毛在纺纱前经过“强化”;而精纺呢绒所用的羊毛则不需要在纺纱前进行“强力”处理。 (4)漂洗程序不同。粗呢绒从织机上卸下后立即漂洗,而细呢绒从织机上卸下后一般不漂洗。
漂洗工序是将织好的毛织物放入桶中,用木槌清洗,以除去附着在毛织物上的杂质,使毛织物的质地更加坚实。漂洗时,漂白者常在水中添加一些漂白土,以增强去污能力。冲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最初,冲洗是手动完成的。漂流者用脚踩在布上。一块布只有三个人才能完成。 13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推广使用水漂白布。水磨坊依河而建,依靠水力驱动,将漂流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英国学者卡洛斯·威尔逊将13世纪水磨漂白法的推广称为13世纪的工业革命。
图片|工人们正在加工羊毛原料
2010年至1010年,文艺复兴时期,羊毛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分散的手工作坊为主。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分散的农村家庭手工业者受雇于布商,分工合作进行布匹生产。布商与家庭主妇初步建立了雇佣关系。但是,这种雇佣关系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比如,员工并没有完全丧失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工人。总体而言,16世纪从事毛纺织业的工匠仍持有少量土地。
此时,大多数中小毛商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大部分从事生产劳动,只有规模较大的布商才脱离生产劳动。都铎王朝时期,大多数中小布商的阶级地位正处于从封建手工业行会大师向现代资本家的过渡过程中。
在成熟的资产阶级中,只有少数大布商可以称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尽管如此,这种分散的手工作坊本质上具有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与封建家庭手工作坊不同。
图片|约克郡博物馆
分散的手工作坊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其生产方式沿袭着古老的家常法。自制生产全过程由一人承担,没有分工。社会分工和雇佣关系的萌芽已在分散的手工作坊中萌芽。在分散的手工业作坊中,布商占据了主导地位。关于毛商的定义,英国历史文献有不同的记载:1563年,毛商是指从事毛织物生产和销售的人。 1613 年,约克郡法律文件将布料商人描述为从事棉毛贸易的人。布商的主要职责是为他人提供必要的资金,购买原材料,监督生产过程,然后将布拿到市场上出售。毛商的身份是雇主和工厂主。工厂的规模差别很大,有的只有几个人的小工厂,有的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大工厂。毛纺商的主要关注点是生产管理。
从上述文献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16、17世纪的布商不仅从事布匹的买卖,还参与生产管理、使用雇佣劳动力。
英国羊毛工业分布中世纪时期,可以说英国几乎所有地区都生产羊毛。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主产区,有的地区是次要产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羊毛生产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形成了英格兰西南部地区、约克郡和东安格利亚三大羊毛生产中心。
图片|格洛斯特郡大教堂
英格兰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和格洛斯特郡。 1485年至1555年期间是英格兰西南部三郡羊毛工业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呢绒的出口几乎完全取代了羊毛的出口,宽幅布的生产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英国学者将都铎时期称为绒面布的黄金时代。
都铎王朝时期,家庭生产在西南部已相当成熟。威尔特郡是英格兰西南部羊毛生产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以该县为样本,分析该地区毛纺产业的发展情况。 16世纪,威尔特郡羊毛生产的特点是自制生产和半独立手工业生产并存和竞争。其中,以自制生产为主。
这一时期的自制生产实际上是手工工厂生产的分散形式。英国学者拉姆齐认为,威尔特郡分散的手工业作坊在16世纪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他把手工业作坊的主要阶级成分——布商和家庭手工业者——称为都铎资产阶级和都铎无产阶级。都铎时期威尔特郡的羊毛商人的特点是身份的多样性。他们不仅是工匠,也是牧场主和农民。
图片|巨石阵在英国威尔特郡
例如,约翰·弗劳尔不仅是一位布料商人,还是一位拥有800多只羊的牧场主。例如,理查德·惠特克(Richard Whittaker)原本是一名布商,后来购买了160英亩的牧场,用栅栏围起来,养了羊,又成为了牧场主。罗伯特·惠特克本人是一名布料商人和一名农民,拥有一块土地,在那里种植谷物和饲养牲畜。亨利·朗是一位富有的布商。 1558年,他遗赠给妻子的财产包括一台8头牛拉犁、12头牛、200只羊和各种农具。显然,他也是一位富有的农民。
16世纪的布商也与自耕农有着密切的联系。自耕曼诞生了一些布商。即使他们成为富有的布商之后,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自耕农。这大概与当时的农业思想有关。例如,亨利·戈德尼(Henry Goldney) 于1554 年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台织布机,并在家中开设了一家杂货店,开始了羊毛和羊毛生意。显然,他是一名织布机。他是一名布商,但同时也从事农业,种植谷物和经营磨坊。在他的遗嘱中,他认为自己是一名自耕农。
图片|老织布机
都铎王朝时期,西南地区布料的特点是大中型布商比例较大,远高于英国其他布料生产中心。 16世纪,威尔特郡最大的布商是威廉·斯坦普(William Stump)。据说,他的父亲是一位织布工,后来发家致富,成为一名布商。在威廉·斯坦普这一代,他靠经营羊毛业发了财。据史料记载,1524年,威廉·斯坦普已成为该地区四大家族中的首富。
威廉·斯坦普发财后,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房地产。他利用修道院衰落的机会,在威尔特郡西北部和格洛斯特郡东部购买了大片土地。不久,他购买了26 英亩的Kingswood Abbey 地产和四家工厂。 1552 年去世前,他在科茨沃尔德获得了大片财产。
威廉·斯坦普的合并侵犯了公共农民的利益。持有公共记录的农民联合会多次起诉威廉·斯坦普。结果,他两次被国王法庭传唤,审查他吞并土地的事宜。从当时的案例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威廉·斯顿普的剥削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剥削方法,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雇员剥削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将威廉·斯坦普视为一种新型的土地所有者。事实上,他已经属于农业资本家了。
图片|马姆斯伯里诺曼拱门和修道院
威廉·斯坦普在扩张房地产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羊毛制造业。 1544年,他斥资1500英镑买下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将其改造为羊毛手工作坊,每年生产3000件羊毛。他与家庭手工业者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这就切断了家庭手工业者与市场的联系。
威廉·斯坦普不仅从事商业,还积极参与政治。他是马姆斯伯里议会议员以及威尔特郡和格洛斯特郡的治安法官。他去世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威尔特郡警长。威廉·斯坦普本人与亨利八世国王关系密切。他曾在马姆斯伯里地区为亨利八世及其随从举办宴会,从而获得了国王的青睐。在国王的赏识下,他声名鹊起,成为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威廉·斯坦普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拉姆齐认为有几个原因:首先,他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其次,他的个人气质。第三,他与国王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威廉·斯坦普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他的适应变化能力。当时,英国正在向资本主义转型。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了劳动剥削的新生产方式,因此能够很快发家致富。都铎时期,西南地区不仅出现了许多分散的毛纺织手工业作坊,而且还出现了少数规模较大的集中式手工业作坊。例如,约翰·斯莫尔伍德(John Smallwood) 在1620 年代开设了一家集中的手工艺作坊。手工车间拥有200台织布机,雇用200名男工、200名童工和200名女工。
图片|妇女们在织布机前认真织布
布商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的来自小领主,有的来自织布工,有的甚至来自公有农民。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西南部分散的手工作坊的工人被布商雇佣,分工协作生产布料。这些手工业者往往是家庭主妇,她们的生产过程由布商监督管理。
毛商大量收购羊毛后,首先进行清洗,然后分发给梳棉厂和纺纱厂进行加工。他们工作时,从布商那里领取计件工资。这样的工资是非常微薄的。例如,纺纱工的日工资只有3-4便士。 16世纪下半叶,英国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物价大幅上涨。手工业者的生活十分困难,常常入不敷出。一些毛纺厂因为生计被迫扣留部分羊毛。因此,在16世纪,威尔特郡毛商指控毛纺商贪污羊毛的案件时有发生。
羊毛商收集到羊毛后,分发给织布工,将其织成羊毛。 16世纪,织布工的社会地位有很大不同。一些织工相对富裕。他们拥有自己的织布机,自己的牧场,饲养牛羊等牲畜。一些织工甚至拥有不止一台织布机。例如,罗伯特·马什曼拥有三台织布机。这些富裕的织工很快通过自己的奋斗加入了布商的行列。
图片| 19世纪的商人
然而,大多数织布工都很穷。他们没有织布机,只好向布商租借织布机,受雇于布商。为了有效地剥削织布工,布商手中必须拥有大量的织布机。因此,到了16世纪上半叶,布商开始将织布机的所有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据历史文献记载,都铎王朝的富有布商拥有数十台织布机。例如,William Stump 在遗嘱中将多达10 台织布机送给了他的一个儿子。据估计,他至少有几十台织机。
16世纪,英国的借贷关系迅速发展。一些布商利用手中的大量货币,经常向急需用钱的人放贷,以获取高额利息。都铎王朝时期,一些士绅因为不善于经营土地而衰落。他们不得不向布商借钱,并用土地作为抵押。结果,债务到期后,他们往往无力偿还,就用土地来还债。这导致大量土地落入布商手中。例如,托马斯·朗(Thomas Long)就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九处房产。都铎王朝时期,布商利用这种方式获取了大量土地,引起了乡绅们的强烈不满,于是促使议会于1576年通过一项法案,限制布商在萨默塞特郡威尔特郡经营。领地和格洛斯特郡的土地所有权不得超过20 英亩。
图片|萨默塞特宫
但该法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值得怀疑,因为历史上没有该法实施的记录。然而这项法案的通过表明,在1670年代,英国西部郡县的布商和士绅之间的关系一度相当紧张。但从长远来看,布商与乡绅是融为一体的。因为都铎王朝时期,布商和士绅都积极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热衷于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他们有联合的基础。实际情况完全一样。都铎王朝后期,乡绅们不断地引进富有的布商加入自己的行列,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的局面。
都铎王朝是该地区生产和出口未染色绒布的黄金时代。据英国学者研究,16世纪中叶,绒面布的出口量比前期增长了150%。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西南部地区羊毛出口比例远高于羊毛。据统计,仅1565年,毛织品出口就占该地区当年出口总额的78%,而羊毛仅占6.3%。都铎王朝时期,西南三县羊毛制品出口的税收占当时英国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该地区在英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都铎王朝剧照
约克郡约克郡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地区。据历史文献记载,约克郡的毛纺织工业自12世纪以来就已存在。 1300年之前,约克郡主要出口羊毛,主要销往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这些羊毛大部分产自当地庄园或修道院。羊毛贸易通常在商人和住持之间进行,他们签订长期销售合同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
约克郡毛纺业的发展历史相当曲折。首先,县首府约克市成为该县羊毛制造业的中心。后来逐渐衰落,被县西南部广大农村所取代。该地区通常被称为West Riding 地区。 15、16世纪,西骑区的羊毛制造业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当时英国羊毛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约克市的织工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在1164年。根据历史学家的分析,纺织行会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12世纪,约克市的羊毛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根据1164年英国税务局征收的羊毛税可以看出,该市的羊毛产量在当时的英格兰排名第二。
12世纪初,约克市织工缴纳的税金仅次于伦敦,这说明约克市的羊毛生产在当时的全国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到14世纪下半叶,约克市毛纺业的发展达到顶峰。据统计,当时该市人口在11000至13000人之间。按每户4人计算,约有2,500户。其中,以毛织业为生的行会会长约有250人。这个数字不包括从事羊毛贸易的小商人。如果将从事毛织物生产和销售的人员加在一起,那么毛织物行业是约克市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毛织物的生产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据估计,1394年至1395年间,该市生产了约3,200件羊毛织物。
从15世纪初开始,约克市的羊毛产量开始下降。根据15世纪末毛织品的税收估算,1475年至1478年间,平均每年生产毛织品922件。也就是说,约克市的毛布产量在15世纪下半叶比14世纪末下降了70%以上。约克市羊毛制造业衰落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图片|约克市的建筑物
一是行会制度的制约。约克市的纺织行会对纺织工匠实行严格的经济控制,限制他们的发展。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来限制毛纺织业的扩张。例如,1561年,行会颁布法令,规定在约克郡制作床罩的织工不得拥有超过一台织布机。如果有人违反行会规定,行会将会给予重罚。例如,根据染色行会规定,染色工首次将被罚款40便士;第二次,将被罚款半马克;第三次,他将被逐出染色行业。并被禁止再从事染色工作。该行会的规章制度严重制约了约克市毛纺织业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竞争的情况下,约克市的毛纺织业屡屡受挫,不断失去市场,毛纺织产量大幅萎缩。
其次,玫瑰战争的入侵。 1455年至1485年爆发的玫瑰战争给约克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兰加斯特家族依托西北大贵族,与约克家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作为西北重镇,约克市在战争期间也难逃不幸。战争荒凉,许多织布工逃离城市,使约克市的羊毛工业遭受巨大损失。第三,西骑区的竞争。 15世纪,约克郡西南部的West Riding地区毛纺织业迅速崛起。该地区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毛织物大量涌入市场,挤出了约克市生产的毛织物。约克市的毛纺业在西骑区的竞争面前束手无策,节节败退。
地图|东安格利亚王国地图
结论与约克市羊毛工业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赖丁广大农村地区的羊毛工业迅速崛起,并在15、16世纪达到顶峰阶段。其羊毛产量足以与当时另外两个重要的羊毛产区竞争。 -英格兰西南部地区可与东安格利亚相媲美。
参考:
《欧洲文艺复兴史》
: 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英国手工业历史回顾——毛纺织业的地理环境、工艺和分布,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英国手工业历史回顾——毛纺织业的地理环境、工艺和分布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探秘猎奇网 » 英国手工业历史回顾——毛纺织业的地理环境、工艺和分布(英国纺织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