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真实历史: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死了多少人,关于八百勇士的问题,传闻与史实并不完全一致。今天借了电影《八佰》。炒作热火朝天,我就趁着热度,说说八百壮士的真实历史:八百壮士的真实历史到底死了多少人?
第88师及其兄弟第87师和第36师是蒋介石主席的禁卫军和私人教练。近年来,他们在网络上被俗称为“德国武装分子”。因此,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其他文艺作品,八百勇士都被描绘成一支全盔、全副武器、训练有素的部队。当然,作为一部文艺作品,这样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我们要知道,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在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的牺牲尤为巨大。兵力减兵增兵,兵力减兵增兵,就像加燃料一样。作为第一个到达战场的部队,截至10月26日,第88师已经进行了6次补给。该部队的老兵伤亡人数几乎达到23/10。据10月下旬加入第524团一营的新兵范成回忆,编入部队时,第524团“一般每个连只剩下五六个人,最多七个人”。或者八个人。”而且,他们都是新兵。 524团一营两个连是湖北桐城保安团新征召的新兵。所谓的老兵,只是比湖北桐城的战士早进入88师而已。至于战前德国人训练的那一批老兵,我想此时连十分之一都不剩了。
由于新兵数量众多,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武士的战斗力已经受到质疑。第88师参谋长张伯亭形象地讲述了大厂失守后该师的战斗力,“就像一杯茶,初泡时味道很浓,经过六次沸水后,它每次都会稀释,而且稀释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弱。”
这些新兵的作战技术和战术与德军原来训练的88师士兵不太一样。绝大多数新兵从未参加过战斗编队,许多人从未见过机枪,有的甚至从未开过步枪。
至于军装和枪械,肯定不会是电影里出现的样子。经过一、二、五、六次补给,每次都可以获得和战前调节员一样的哔叽制服和35钢盔。你相信吗?再说了,我们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无论你多么漂亮,军装经过一天的走动,沾满泥巴和泥土,都会变得毫无用处。
坚守四行仓库的四天里,英雄们最痛苦、最累、最费时间的不是战斗,而是构筑工事。前面说过,四行仓库的战斗相对不激烈,但由于大家都认为这场坚守会持续很长时间,谢团富、杨营长等人日夜催促官兵抢修工事。至少到28号为止,包括谢晋元、杨瑞福在内,都没有人睡过。除了战斗之外,他们还在不断地修复工事。太辛苦太累了!有的战士在干活时睡着了,醒来后又继续干活。
有军迷网友表示,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墙壁很厚。这是一座没有任何修缮的防御工事。无需费心去修理它。对此我有点无语。既然你是军迷,我还是建议你找本防御工事教材,自己看一下,看看具有防贼防盗功能的仓库和具有战术价值的防御工事的区别。
修筑工事自然是一件非常肮脏的工作。用杨瑞福的话说,兄弟俩都穿着短裤,浑身是泥。 “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从土里爬出来的。”而且为了长期坚持,仓库内严禁官兵入内。用水洗脸、洗脚,甚至储存尿液以备不时之需。你可以想象那些士兵会是什么样子。
但或许是因为农民工的工作并不刺激,缺乏视觉冲击力。也许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伪军迷认为四行仓库不需要修缮,本身就是一个工事。因此,这一令人心疼又感人的场景几乎被所有艺术家的镜头所忽略。
我完全不反对影视剧中官兵的装扮,也不反对镜头聚焦在刀光剑影最刺激、最具观赏性的场景上。我只是想说,真正的战场不是这样的。
5、八百勇士的结局
八百壮士的悲剧并不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相反,四行仓库的四天战斗是英勇的,而不是悲壮的。八百壮士的悲哀是进入租界后的,而这往往是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不愿表达的。
八百勇士在四行仓库只战斗了四天,进入租界后却被囚禁了整整四年。
四年后会发生什么?更糟糕的是。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0日,伪上海市市长陈公博写信给孤军代理领导人雷雄,要求孤军参加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遭到颜皮的拒绝。
28日,日军闯入孤军营,俘获了所有手无寸铁的孤军官兵,并押送到月浦机场拘留。
1942年2月9日,敌人将所有孤军押送到新龙华流浪者训练中心,强迫他们做重体力劳动。
不久,日敌为了瓦解孤军的组织,又将孤军50人抽调到南京光化门,60人调到孝陵卫,100人调到杭州,50人调到溪口。孤军中的50名军官和军士被转移到新几内亚和东南亚其他地方,其余人员被关押在原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的囚犯收容所中。分散到各地的孤军被迫做苦役,期间遭受屈辱和虐待。
日本投降后,少数孤军返回重庆。据说有9人。在南洋打拼的36人回到上海。随后,一百多名孤军陆续聚集在上海。此时,八百武士已经很难熬过八年的摧残了。至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对此,谢晋元的妻子凌维成女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了很多好事,比如请人帮忙安排一些人的工作,支持一些人的生活,为一些人提供回家的路费等。
我不知道为什么文学艺术作品会刻意回避这些曾经为中国人民立下志向的英雄们的苦难结局。
六、关于谢晋元留守事宜
谢晋元是广东蕉岭人。黄埔四期毕业。淞沪战争爆发时,他先任第262旅参谋长,后接替受伤辞职的前任黄永怀,任第524团中校。
纵观当时国军的编制,除了骑兵旅之外,步兵旅、炮兵旅、独立旅都没有参谋长。只有一名中校,负责参谋长。但在作战中,经常出现旅参谋长的称号,有的独立旅也被称为参谋长。是一个明确的职称还是一个灵活的职称还有待观察。我来这里是为了获得参谋长的认可。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不是从旅参谋长降为团挂职吗?不不,旧军队的参谋长不像我们今天的军队,组织级别比较低。一般来说,军参谋长的级别低于师长,与旅长平级;师参谋长级别低于旅长,与团长同级或者稍高;旅参谋长级别低于团长,与营长同级或略高。旅参谋长与中校相差无几,也算同等或略低。也就是说,谢晋元从旅参谋长调任中校,很难说算不算升职,但绝对算不上降职。
守卫四行仓库的时候,谢司令的称号就已经出现了,但谢晋元实际上是在退出租界后才被任命为司令的。据说,在孤军撤入租界的当天,即10月31日,蒋介石中央下达正式命令,晋升谢晋元为上校军衔,上官志标晋升为中校军衔。雷雄晋升营长军衔。原营长杨瑞福因伤离队。
为了提升谢晋元的英雄形象,有文章称,老师布置任务时,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只有谢晋元主动站起来。这是错误的。谢晋元、杨瑞福等人都临危受命。他们事先并不知道。没有召开所谓的会议来讨论留下来的人选,时间也不允许。
另外,在整个淞沪会战期间,可以说国军的士气是抗战时期最高的。无论是中央军,还是杂军,官兵都纷纷向前冲去,包括新入伍的新兵,也都争先恐后地冲杀敌军。中下层官兵怕死、怕死的人很少。说没有人愿意留下牺牲的行为与当时的情况不符。
有两件小事可以表现出当时官兵的自觉牺牲精神。因为一个营驻守四行仓库的命令来得突然。作战命令于26日晚11时下达。当晚,全营没有任何停顿,进入仓库准备防御。各连的阵地比较分散,当时的通讯只能依靠信使,以至于营长接受任务时,仓促间,他的信使没能找到第三排、第三连和一连机枪连,命令无法传送。这些部队也未能找到营长的指挥位置。眼见大部队正在向苏州、河南方向移动,他们也跟着其他部队。 27日上午,得知一营任务是留守四行仓库后,他们全部返航,自愿归队。因故短暂离队的一连连长、营部医务官、机枪连排长直到28日才自行归队当他们进入四行仓库的时候。明知留下来是一种牺牲,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主动回到了部队。如果这个问题放到1940年以后,就无解了。
直到后来抗战时期,国军士气耗尽。
七、关于孙元良在八百壮士事件中的表现
孙元良是八百勇士的直接上级,也是第88师师长。据孙在回忆录中称,接到顾祝同的电话,转达蒋委员长要求第88师驻守闸北后,孙回答道:
“我不同意,为什么?如果我们死一个,敌人死一个,甚至十个人死,敌人死一个,我愿意留在闸北,保卫上海。最担心的是我们这里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干部伤亡,通讯中断,组织混乱,缺乏粮食弹药,混乱无指挥,被敌人任意屠杀。不愧,更不光荣! 88师虽然士气很高,展现了坚守闸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也补充了五次,虽然新兵依然忠诚、勇敢!而爱国,他们的训练时间短,缺乏独立作战的技能——,所以我不同意。”
孙元良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批评他的文章太多了。但一码就是一码,对于留在四行仓库的八百武者,我看不出他的做法有什么问题。不仅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他比蒋介石、顾祝平更了解。用他和他的参谋长的话说,既然我们不准备取胜,只是为了向盟友展示牺牲,那么牺牲一个团就和牺牲一个师没有什么区别。我认为这是真的。
524团1营集中在四行仓库,这并不是第三战区的意义。根据第三战区的要求,要求该团分散部署,以连、排甚至班进行游击战争,在已沦陷的闸北敌后骚扰和拖延敌人的进攻。 88师认为这些新兵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还是军事技术上都不适合敌后游击战争。因此,他们并没有按照剧场的要求进行分散布置,而是选择了建筑结构特别坚固的建筑。四行仓库内,将整个营地集中防守。我觉得88师这样做还是对的。当过兵的网友都知道,新兵和老兵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新入职的人非常害怕被分散。分散之后,往往是杂乱无章,战斗力会大打折扣。更何况,敌后打游击队也不是国民党军队的专长。利用公共租界对日军用兵和火力的限制,以及四行仓库结构坚固的优势,集中数百名缺乏战场经验的新兵,绝对比分散开来的十几、几十人产生更强的战斗力。
总而言之,无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如何,从客观应用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孙先生当时的一系列行为是理性的、务实的,不应该受到批评。至于他之前和之后做了什么,那是另一回事了。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死了多少人,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八百壮士真实历史: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死了多少人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探秘猎奇网 »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八百壮士真实历史死了多少人(历史真实的八百壮士死了多少人)